PM Lee Hsien Loong's Interview with Local Media (Mandarin) – Section 2: Economy (May 2024)

SM Lee Hsien Loong | 10 May 2024

Edited transcript of Prime Minister Lee Hsien Loong's interview in Mandarin with local media ahead of the leadership transition. The interview was aired on 10 May 2024.

 

吴新慧 (联合早报): 总理,我们就谈一谈新加坡这些年的经济。20年前我们的人均GDP是2万7000多美元,现在已经是8万多美元了。那新加坡在这个非常复杂的环境,怎么继续创造我们的价值跟特色?

李显龙总理: 我们必须不断这么做。当我们开始工业化的时候,我们的优势是成本低、薪水低,员工充足。要找工人可以找得到,并且薪水不会很高。同时,政府创造一个比较亲商的环境,经济发展局是一站式的服务。你到新加坡,我们一切替你办好,你很快就可以设厂,营业,开始出口。

这个政策我们逐年必须提升改变,因为过了一段时间我们达到全民就业了。我们的薪水就慢慢提高了。我们的优势在哪里呢?优势就在我们的劳资政三方的合作,是很稳定的劳资关系。所以在新加坡我们是搞双赢的合作,可以避免工潮,可以避免罢工,可以避免双方对抗,可以避免破坏我们的经济增长。这个给投资者来说是很大的优势。

后来我们继续提升我们的技能水平,我们的科技水平,我们的基础设施。所以无论是航空或者是航海、海运,或者是电讯,或者是金融业,我们新加坡是一个枢纽,和世界其他枢纽连接起来。你到新加坡,你可以连接到世界任何一个其他重要的经济中心。你在新加坡,你可以用新加坡为基地照顾你在整个区域的营业活动。所以我们可以作为一个区域枢纽,甚至如果是金融业,其实是一个国际枢纽。因为我们是数一数二的。

这样我们就把新加坡带到第一世界,并且继续前进。可是现在呢,环境更艰巨了,挑战更多了,我们要怎么做?我看私人企业有它的角色,因为他们必须自己提升,自己转型,自己寻找新的商机,新的市场,必须不断这么做。但是政府会帮助你做,会帮助你的员工提升,会帮助你开辟新的市场,会帮助你走向明天的新的机会。这个其他国家不一定会有。可是新加坡,政府会帮助你,工会也会帮助你。我们有e2i (Employment and Employability Institute, now Devan Nair Institute for Employment and Employability 就业与职能培训中心蒂凡那学院), 有Lifelong Learning Institute (终生学习学院),有SkillsFuture (SSG),有各种各样的项目,有各种各样的津贴,有各种各样的计划,帮助你提升转型。我们也会积极地允许我们的经济转型,因为我们的态度是与其固步自封,保留我们过去已经是失去竞争力的活动,不如我们向前进,但是我们帮助大家跟着我们一起走。例如说德士行业,有些城市不欢迎这些新的私召车的生意,所以保留住以前德士的生意,私召车是禁止的。现在比较少了,不过还有一些城市有基本上是这个态度。我们的态度很不相同。我们的态度是让私召车行业在新加坡开始去提供服务,但是我们帮助德士车主,让他们能够转进这个新的行业,让他们同时可以是驾德士,同时可以做私召车驾驶员。一方面他们的收入不会受到影响,一方面我们国民所能够享受到的服务可以提升。

这样经济转型就等于说生产力提高,就等于说我们的人民可以得到比较好的待遇,比较好的薪酬。这个不容易做,因为转型你说是容易,但是你转我不转;如果我需要转,这要花很多功夫的,并且我不一定成功。我们只能够说我们会在你左右。这个是一个政策。

另外呢,现在我们达到全民就业了。过去我们还有增加员工的机会,因为我们的人口还在增长。人口增长,每年学生毕业了,他们进入劳工队伍,有新的生长的机会。可是现在进入劳工队伍的人数跟退出劳工队伍的人数,几乎平衡了。过一段时候可能会进的比出的还要少。那我们怎么办?我们真的能够接受经济就达到高峰以后慢慢走下坡吗?我看这个是绝对不能够接受的。

我们绝对必须引进外劳,引进外来人才。有工作做的,他们有贡献可以提供给我们的经济的。我们需要他们,我们也可以容纳他们。我们会想办法这么做。 是有控制的,不是没有控制的。如果你打开门户说请进来,那整个区可能不只成千上万,成万、成百万,几亿人都都觉得新加坡是好地方,都会来,那我们就可能会出问题。如果有控制的、有限制的、有调理的,我们必须继续引进外来专业人士、外来科技技术人员、外来的员工。不然谁会替我们建我们的屋子,谁会在医院里照顾我们?护士们,各种各样的医护人员,我们自己新加坡人固然有,但是绝对不足够。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新加坡人必须了解这一点。

有时国会里有反对党议员问,你们花了这么多津贴,创造了这么多就业机会,可是外劳就业人数增加了,新加坡人就业人数为什么没有增加?答案是,因为新加坡人都已经有工作了。但是因为外劳进来,所以新加坡人他们的工作有望提升,他们的收入有望改善。如果没有外劳进来,那个公司不只不会扩展业务,可能他们决定关门大吉,搬到另外一个地方。那新加坡人就遭殃了。所以这个也是一个硬道理,但是大家不一定很明确地了解这一点。

然后也有个信心跟政治的因素。这个世界、这个时代,国与国之间最缺乏的是互信。美国跟中国之间,或者甚至说区域里发生摩擦的时候,经常都是因为国家之间互相猜疑,互相不信任。在这样的环境里,新加坡如果我们是一个可信任的合作伙伴,那我们就能够脱颖而出。我们可以说,在新加坡你可以做到的事情,在其他国家你不一定做到。你在新加坡,你的知识产权是不会给人家偷窃掉的。

在新加坡,你所依靠的政府的政策,不会朝令夕改的。你到新加坡来,我们告诉你,我们会给你这样这样的服务,这样这样的条件,我们会严格去遵循它的。例如petrochemicals, 就是石油化工公司。现在我们担心气候变化。石油化工公司是产生二氧化碳很大的一个来源之一。但是他们来了,我们其实是鼓励他们来的,并且我们也给他们各种投资奖励,希望他们到新加坡投资。现在我们担心,说要零排碳,怎么办呢?我看我们不能够说我赶走你吧?你来了,我会遵循我给你的承诺,但是那些还没有来的,当然我们必须重新考虑我们所能够提供给你的条件。你也必须做你的打算,因为我们有一个二氧化碳的价钱, carbon price或者carbon tax。不划算,没办法,那我们只好接受。但是已经在新加坡的,当然我们会履行我们的承诺,同时我们也会帮助你,鼓励你,甚至提醒你提升你的排碳的效率,减低你排碳的总量。所以,这个是我们的基本的态度,使大家觉得新加坡是一个可信的地方。

这个政治因素,政治稳定是很重要的。我们之所以可以做这许许多多的事情,是因为我们政治稳定。我们采取决定是为长远考虑,并且决定之后,我们长远可以履行这个决定,可以实行这个决定。因为我们有这个计划。你要建一个新的海港, 在Tuas (大士),或者要建一个新的城市在Paya Lebar (巴耶利峇),或者要做一个新的滨海南部新区, Southern Waterfront (Greater Southern Waterfront, 新加坡南部濒水区), 这个是30、40年、50年的工作。但是如果你政治不稳定的话,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它,或者你想了根本没有办法去做它。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是能够这么做。我看我们走下去必须能够维持这个政治稳定,这个政治体系,这个经济的蓬勃的发展潜能。为新加坡人创造更美好的一个工作的,生活的环境。

联合早报: 总理刚才讲到政治稳定对经济的发展是很重要的。那么政治稳定也来自我们的这些劳动人口,他们能够有感他们是这个经济大饼里面的一分子了。那么刚才我们谈到这个零排碳,现在我们时常谈新经济、数码经济、绿色经济。那比较年长的员工,他们就会觉得那他们可以在哪里,能够扮演这样的角色。

李总理: 我看年长员工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也应该了解,新加坡最经济缺乏的是员工。很多雇主都说找不到工人。无论如何,你怎么样登广告了,或者提升工资了,还是不足够。年长的工人在新加坡应该是可以找得到工作的。并且,如果你看统计数字,50、60岁的新加坡人,他们的就业率其实是不错,并且逐年来还有增加,包括妇女的就业率。这个就表示我们的政策其实是有效的,因为我们鼓励老年人继续工作,年长员工继续工作。并且我们有各种津贴计划,鼓励雇主去聘请老年人,包括公积金津贴等等。工作是有的,机会是有的。但是要配合60岁、50岁的工人和雇主需要的工作,那个需要一段工夫。我们需要帮助雇主把工作调整,适合年纪大的工人,也需要帮助年纪大的工人接受训练、再训练,掌握新的技能,去掌握新的领域,去做新的工作。

你要等到50岁才开始做就太迟了,不容易。所以30岁、40岁你就应该继续维持自己各种技能的水平,应该去上一些提升的课程,你不会渐渐落在别人的后面。到50岁时候,你还有机会再上一两堂课,那你就可以去做新的工作了。是可以做得到的,很多工人都已经这么做了。但是大家看了别人去花这份工夫,不一定有信心自己也会这么做。我们花很多努力,有很多计划帮助你,希望你会去尽量应用他们,是有帮忙的。

蓝丽婷 (8视界新闻): 那劳动力方面,除了年长者,我们有年轻人。他们其实就业率非常高,不用担心没有工作做。不过现在的年轻人比较注重的是生活,还有那个工作的平衡,也有一些 “躺平族” 的出现。这样子的一个文化,总理怎么看?

李总理: “躺平族” 我在国外读过,在新加坡还没有遇到多少个。不过要寻找工作平衡,生活平衡,要从家中工作,他们叫Work from home(在家办公)。 这些的确是有,也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合理的要求。因为年轻妈妈,如果家里有孩子,你要工作,你每天如果有固定时间,不一定能够应付得来。但是如果有一点灵活性,那你就能够应付自如了。但是我们也要了解,我们还是必须保持竞争力,还是必须维持我们雇主或者国际公司对我们的期望。他们有选择。新加坡是其中一个选择。其他国家也有选择。一直以来都是如此。以前我们为什么可以吸引投资?因为成本低,人们愿意努力,愿意拼,因为我们整个环境好。环境还是不错,人们愿意拼,工人愿意拼,还是有的。但是要工作平衡的去拼,就跟以前不完全相同了。但是其他国家,他们还在拼。

职工总会就时不时组织了考察团到我们邻国去考察,为工会领袖组织。工会领袖去了回来告诉我:大开眼界。因为这些地方,他们的饥饿度比我们高。年轻、肯干、很努力,并且办事能力不错。他们不是低水平的,他们可能没得到最高的教育水平,但是他们聪明、会学。你去越南是这样,你去中国,去东莞,或者去深圳,去看那里的科技公司,是这样。大开眼界。你去看他们的港口。以前我们的港口比他们科技化、自动化、先进、生产力比他们高、运作比他们顺利。这个集装箱从船只上吊秤机拿过来、移过去、放下来,车在那边刚好到位就走了。到其他地方,你拿过来、移过去、放下来,车子差了两公分,出了问题。现在他们的效率跟我们的不相上下。他们的科技某些方面自动化、无人化或者AI化,比我们先进。我们正在迎头赶上,但是还必须跑得很快。我们不能够让他们把我们留在后头。新加坡工人必须了解这一点。

我问工会领袖,你告诉新加坡人,你告诉你的会员,他们有什么反应?他说,有些会员了解了,知道必须自己检讨一下,多多努力。但是也有一部分还是不明白,因为他们没有亲眼看到别人那么辛勤地努力。他们还以为,你说竞争是什么,就是外劳来新加坡工作吗?外劳工作12小时,我不能工作12小时,那你不如把外劳叫他们不要来,我的压力就减轻了。这个是很严重的误会。外劳不在新加坡,不等于他们不会跟你竞争。我们必须维持高水平、高效率,但同时要维持工作平衡,可持续地在这个水平维持我们的生产力,维持我们的收入,同时维持我们的整个生活素质。

我们不希望大家9-9-6,每天9点钟到9点钟,一个星期工作6天。中国他们也不愿意9-9-6了,所以我们不需要这么做。但是千万不要去躺平或者是内卷,因为躺平内卷你可能站不起来了。那就完蛋了。

8视界新闻: 那总理你会不会担心长期下来会影响新加坡的生产力或者吸引力呢?

李总理: 我希望不会到这个地步。我想年轻人其实大致上是愿意工作的。他们也知道,如果你要达到更好的水平,那你就必须下一番功夫,因为没有免费的午餐,你必须去做。我当然会担忧,但是我希望大家会了解世界是这样,会及时觉醒。

联合早报: 现在那些企业老板很头痛的,一个是成本问题,在新加坡经商的这个高成本。第二就是年轻人现在有这种工作,三四年就跳槽了。所以他们面对,你好不容易培养了一些年轻人,他们走了,然后也影响到他们中层管理怎么去接替的问题。

李总理: 这些问题就是新一代领导的头痛。这不完全是新的问题。这个雇主申冤说工人跳槽不到几个月,为了几百块钱就搬去隔壁的竞争者,跟竞争者服务。这个是20、30年前、40年前都有的现象。是我们一个成功的经济里,劳工短缺的一个迹象。所以我们必须维持一个平衡,这也是我们必须继续引进适量外劳的一个原因。我们希望新加坡人愿意拼,并且愿意继续维持下去,不要以为你做一份工作,做了两年、三年,你已经是完全掌握它的内窍了,没那么简单。你不一定要30年在同一个公司工作,但是你不要以为你做了两三年你就应该当领导,再做两、三年你应该当总领导,或者再过五年,你可能就希望当总裁了。这个不实际的。

TOP